(二)議題式資源調查案
4.
4.
鄉鎮
|
頭份鎮
|
補助年度
|
101年度第 3次複審
|
計劃案名
|
頭份鎮伯公群與祭祀圈客家文化資源調查保存規劃案
|
核定日期
|
101.08.01
|
結案日期
|
104.01.16
|
摘要
|
頭份鎮目前人口數已是苗栗縣最多的聚落,頭份鎮誌中指出伯公廟數量應超過200座,依據各里里長概估數量為163 座,有許多散在山間的小型伯公可能未被列入,檢索有關頭份伯公調查的資料中,頭份鎮誌只列出48座較大規模的伯公祠,對於其他更多小型伯公則尚未有明確調查資料,故本計畫期初以180座伯公廟祠為調查目標,而調查成果實際總數為209座。
頭份鎮是一個傳統的客家農業鄉鎮,伯公廟是地方上非常重要的信仰,對在地客家居民來說不但過年節慶時必須祭拜,進田上工時更是必經捻香,農忙農閒都有其重要的地位。本計畫期望藉由全面性的調查,建構頭份鎮伯公廟起源、形制、聯語、祭祀組織與活動、文史故事及周邊客家文化資源之資料庫,以利本鎮後續推動客家文化資產的調查、保存與維護工作,並藉以傳承客家族群的文化意識形態。
|
全區規劃構想
|
本計畫執行過程強調「由下而上」的民眾參與模式,由實地調查、深入訪談,並透過民眾說明會、座談會等參與式設計的操作,強化客家族群的生活與文化特質,發掘地方人力資源,建立與民眾互動管道及與地方民眾之共識,並提出整體頭份鎮伯公文化之發展策略方案。
一、客家伯公生活環境資源調查
透過文獻分析與現地調查瞭解頭份鎮伯公廟祠之空間分布、建築型態、對聯用語、祭祀文化、歷史發展源流等基礎資料,並詳細紀錄伯公之空間資源現存型態、使用狀況和客家社群關係等,調查成果統整成為頭份鎮客家伯公文化地圖。
二、地方參與
藉由「由下而上」之民眾參與調查與規劃,建立與民眾互動管道,計畫施行初期優先辦理地方文化志工召募、培訓活動,並積極與社區發展協會、里鄰長辦公室等接觸,尋求合作或協助,以能完全踏査計畫區全境伯公廟祠為原則。另外,透過部門整合工作會議「由上而下」的輔導與培力,建立地方民眾之伯公文化保存共識。
三、提出伯公文化發展策略與規劃構想
擬定伯公文化環境營造之規劃原則與評估基準,透過評估分析進行計畫範圍內之整體客家伯公文化發展規劃,作為未來各項軟硬體文化環境設施發展構想及策略研擬之重要依據。
四、客家伯公生活環境營造示範計畫
配合社區參與計畫與地方活動整合,進行客家伯公文化生活環境營造示範計畫,以提升頭份鎮整體客家文化自明性,及彰顯客家伯公文化之特殊性。
|
全區規劃分項
|
頭份地區的開墾歷程受族群、地理環境、社會發展進程以及都市計畫的劃定實施等因素,而呈現出幾個略具文化差異的不同區域發展型態,伯公是最早在當地落腳生根的宗教信仰,其信仰變遷亦與聚落的自然發展步調有關,因此伯公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就隱約地與地域發展特性有牽絲不斷的互動關係,透過對伯公文化的了解,更能明白頭份地區二百餘年來客家聚落的演化、興衰與重生的過程。
因此,針對不同區域發展特性規畫設計伯公文化生活環境,不僅能趨近現代社會發展脈動,更能營造符合頭份地方文化特色的客庄聚落環境。
本計畫分析調查成果後建議,未來頭份伯公文化生活環境的營造應考量下列分區特性,再設計主題式的伯公文化生活環境改善及營造主軸方案。伯公文化分區如下:
一、新興市街區─西南側都市計畫區內各里
l 分析新興市街區伯公文化特性大致為:
1. 奉祀歷史甚早,隨著清初開墾家族進入本地。
2. 伯公數量漸少,因都市化而拆遷廢棄,有些里別甚至沒有伯公祠。
3. 伯公廟祠大型化,商業地區信眾人口多,募款容易,總希望蓋出大廟。
4. 祭祀圈擴大,老伯公不斷廢棄,祭祀人口往少數伯公移動。
5. 傳統祭儀消失,新興移民多無意願參與傳統祭祀活動。
6. 祭祀習慣改變,廟祠可能天天都人潮洶湧。
7. 信徒間缺乏互動往來。
8. 廟祠周邊小環境都被改善成鄰里小公園。
9. 交通可及性佳。
10. 財務資源豐富充足,常不需外部機構支援。
二、
隘墾歷史區─流東里、珊湖里、興隆里等三里
l 分析隘墾歷史區伯公文化特性大致為:
1. 伯公分布密度高。
2. 伯公型態原始,石頭伯公、大樹伯公等數量保留者眾。
3. 伯公與家族關係密切,家族奉祀伯公尚多。
4. 祭祀圈小,除庄頭伯公外,多僅一鄰以內數戶。
5. 傳統祭儀以公廟為中心,例如流東里以國王宮為主。
6. 伯公和國王宮關係密切,流東里和峨眉鄉接鄰處有王爺宮祭祀圈。
7. 祭祀方式傳統。
8. 伯公祠周邊環境天然。
9. 交通可及性略差。
10. 財務資源較缺乏,多數無力亦不期望改建舊福德祠。
三、
近山地區─斗煥里、新華里、上埔里、土牛里、山下里
l 分析近山地區伯公文化特性大致為:
1. 伯公與漢番交易歷史文化有關。
2. 伯公與客家族群前進山區開墾歷史相關。
3. 伯公與水圳或水井關係密切。
4. 社群文化表現出由平地到山區的過渡性質。
5. 傳統祭儀以公廟為中心,例如斗煥里大化宮、土牛里聚賢宮等。
6. 山下里保留頗多家族石頭伯公。
7. 祭祀方式傳統,如新華里、山下里、斗煥里都保存平安戲傳統等。
8. 伯公祠周邊景觀環境頗佳。
9. 交通可及尚可。
10. 財務資源差異性大,越來越多福德祠陸續改建。
四、
東興庄地區─上興里、下興里
l 分析東興庄伯公文化特性大致為:
1. 伯公分布與中港溪發展歷史有關。
2. 伯公與大樹依存關係密切。
3. 伯公與保留中港溪渡河歷史之重要文物。
4. 伯公祭祀活動之祭祀圈涵蓋整個大東興地區。
5. 伯公與客家古道經濟文化息息相關。
6. 伯公與焗腦歷史相關。
7. 伯公祠周邊環境自然原始。
8. 伯公祠交通可及性差異性大。
9. 除少數伯公祠外,財務資源較缺乏。
五、
山林墾拓地區─廣興里、濫坑里、尖下里、尖山里
l 分析本區伯公文化特性大致為:
1. 伯公分布頗多,尤其以廣興里和濫坑里為多。
2. 伯公型態相當原始,石頭伯公、大樹伯公等在山林地帶數量多。
3. 伯公與家族關係密切,家族奉祀伯公尚多。
4. 祭祀圈小,除庄頭伯公外,多僅一鄰以內數戶。
5. 傳統伯公祭祀文化傳承良好,廣興、尖山、尖下里都尚有演平安戲。
6. 伯公祠周邊環境天然。
7. 交通可及性差異大,鄰尖豐公路者佳,山林地區則甚差。
8. 伯公祠周邊環境天然。
9. 家族伯公因人口遷出而有逐漸廢棄之虞。
10. 財務資源較缺乏,多數無力亦不期望改建舊伯公。
|
分年分期計畫規劃
|
一、第一年期計畫:
(一) 國王與伯公的對話-流東里文化生活環境營造計畫第一期
1.
庄頭伯公生活環境營造規劃
2.
流東客家產業意象展示區
3.
文化導覽廊帶景觀改善
4.
重塑客家庄廟埕、戲台文化生活空間營造
5.
流東里隘墾伯公文化故事調查與敘事規劃
(二) 伯公長佑入山客--斗煥里文化生活環境營造計畫
1.
斗煥里庄頭福德祠環境營造
2.
斗煥里伯公文化故事調查與敘事規劃
3.
大化宮環境營造
(三) 伯公隆恩水長流—水圳伯公文化環境營造計畫第一期
1.
隆恩福德祠環境營造計畫
a.
隆恩福德祠環境營造工程
b.
隆恩圳取水口解說步道改善
c.
隆恩圳歷史文化導覽解說牌
d.
隆恩圳出水口景觀環境改善
e.
隆恩福德祠與隆恩圳文化故事調查
2.
百歲橋頭福德祠環境營造計畫
a.
百歲橋頭福德祠營造工程
b.
後庄聚落文化故事調查
3.
蟠桃橋頭福德祠環境營造計畫
a.
蟠桃橋頭福德祠環境營造工程
b.
番婆庄聚落文化故事調查
二、第二年期計畫:
(一) 國王與伯公的對話-流東里文化生活環境營造計畫第二期
1.
庄頭伯公與周邊溪流環境串聯及改善
2.
國王宮聚落周邊埤圳景觀環境改善
3.
國王宮聚落周邊梯田景觀環境形塑
4.
地景文化導覽路徑規劃與環境改善
5.
導覽解說牌誌系統規劃
(二) 天神良福謝平安--廣興里祭祀文化空間營造計畫
1.
車坪伯公環境營造規劃
2.
廣興里聚落文化故事調查
(三) 伯公隆恩水長流—水圳伯公文化環境營造計畫第二期
1.
牛欄肚福德祠周邊環境改善
2.
下牛欄肚福德祠周邊環境改善
3.
東庄水頭福德祠周邊環境改善
4.
雷公埤福德祠周邊環境改善
5.
永安福德祠周邊環境改善
6.
蟠桃新村福德祠周邊環境改善
7.
伯公文化故事調查與敘事規劃
三、第三年期計畫:
(一)國王與伯公的對話-流東里文化生活環境營造計畫第三期
1.
響水福德祠周邊環境改善
2.
流東水頭伯公周邊環境改善
3.
信德國小前福德祠周邊環境改善
4.
三十股伯公周邊環境改善
5.
開山福德祠周邊環境改善
6.
王爺山福德祠周邊環境改善
7.
老崎福德祠周邊環境改善
8.
八處原始型態伯公指引標示牌、導覽解說牌
9.
伯公文化故事調查與敘事規劃
(二)伯公隆恩水長流—水圳伯公文化環境營造計畫第三期
1.
雞心壩福德祠周邊環境改善
2.
水澗頭伯公祠周邊環境改善
3.
山下里水圳邊福德祠環境改善
4.
蟠桃水頭福德祠周邊環境改善
5.
後庄里水頭福德祠環境改善
6.
東庄福德祠周邊環境改善
7.
伯公文化故事調查與敘事規劃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