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體區域資源調查案
13.
13.
鄉鎮
|
泰安鄉
|
補助年度
|
101年
|
計劃案名
|
泰安鄉客家生活環境資源調查計畫
|
核定日期
|
101.4.6
|
執行狀況
|
結案
|
摘要
|
泰安鄉是苗栗縣面積最大的鄉,約佔苗栗縣總面積之1/3,原為泰雅原住民居住地,民國5 年左右開始有漢人移居。目前居住人口以泰雅原住民為主,客家人佔28.1%。在近百年的墾拓,原漢互動過程,有必要深入探討,且存在有許多客家文化資源,包括聚落、產業、客家耆老⋯等,即使地名也有客家色彩,例如「鷂婆山」,泰安鄉係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這是人文地產景客家文化資源,均值得保存發展。
|
全區規劃構想
|
全鄉發展主題
「重新認識客家文化」主軸,營造客家文化生活營造的一些重點發展面向。
無論是原住民地區、客家地區,其共通的元素是「古道」,古道是自然環境中的元素,而古道的歷史、古道經過的聚落則有族群文化的元素。所以泰安的發展主題可定為「泰安-名山古道族群新鄉」。透過古道網串連客家聚落資源與名山,成為雙族群共生的新故鄉。
一、
客家主題生活圈畫設
1、 大鷂婆山風景區
2、 大馬拉邦山風景區
3、 大八卦力山風景區
二、
客家文化生環境營造之計畫組成
1、 景觀型:公共生活空間的營造,以景觀環境的改善為主,即為工程性質之計畫。
2、 聚落型:以聚落為單元,基於居民生活之需求,推動較長時間的願景規劃、專業諮詢、客庄培力等。
3、 區域型:為跨區型、整合型的計畫,為創新的客家區域,計畫目標至少包括建立共同體的意識、提昇客家認同、傳承客家文化、行銷地方等。因在產業、景觀與人文各向度均能帶動發展,故稱總體營造領航策略型。
三、
客家文化生環境營造計畫說明
1、 客家深度文化之旅動線規劃
2、 區域總體營造領航策略型計畫
3、 客家聚落營造型計畫
4、 古道營造
5、 客家伙房(三合院)營造
|
全區規劃分項
|
一、
示範點的選擇
1、 八卦村口客家農夫市集:
販售空間、解說空間及設施、遮蔭設施、簡易廁所。
2、 八卦村八卦力溪護魚步道與現有涼亭周邊:
停車空間、設施、溪岸步道整修及延伸。
3、 清安豆腐街親善公園:
整體作為文學公園、文學館、文學步道、文學劇場。
4、 清安村鷂婆山腰客家劇場:
戶外大型露天劇場,以鷂婆山為背景。
5、 大興村與清安村交界鷂婆山鞍部隘口:
宜整體規劃,導入駐足、停車、解說、及指標設施。
6、 中興村上司馬限聚落公有田園地及閒置舊派出所:
泰安山脈地景的解說站,填土設置地面大地圖模型,以馬拉邦山脈為主,上有山名及隘勇線標示。設置浮雕解說牆,解說往昔隘勇、挑夫及腦丁的故事小型有可、可眺望、有水景的小驛站公園有假日農市之功能。
7、 中興村珠湖聚落觀景平台周邊:
整備設施,例如解說牌、廁所、觀景設施、並導入假日農夫市集的功能。
8、 清安村小南角天然居民宿入口登山道:
山坡步道、鷂婆山解說設施;登鷂婆山鞍部之道路,登山隊伍以往進入天然居民宿,影響經營,為方便登山客,提供入口區沿路下邊坡地供設置穿越步道。
9、
鷂婆山登山步道改善:
目前公所設置登山步道,以木階、繩索為主,部份設置鐵梯。不利登山,又有危險。需加以改善。
二、
行銷方案
1、 導覽解說系統:
¨ 增加QR 碼解說系統-即導覽感應標籤
¨ 鄉土詩
2、 古道體驗行銷-「八卦鷂馬千年古道縱走」
¨ 八卦山、鷂婆山與馬拉邦山是泰安的三大聖山,其間有眾多故事,包括客家、原住民及日本人等。整合一體來行銷,介紹其沿線與周邊的客家生活環境景點。
¨ 也南北段辦理,例如中段由由豆腐街健行至鷂婆山(鷂婆山朝聖)。
¨ 結合泰安客家文化節慶辦理。
3、 客家節慶行銷營:
¨ 既有的產業行銷節慶
a. 泰安客家美食文化節
b. 泰安客家文化節
¨ 節慶整合構想
a. 結合山或水,辦理戶外的大型音樂與戲劇活動。
b. 結合古道健行活動。
c. 以小南角聚落等為示範活動場所。
d. 與原住民相關祭典活動作結合,透過聯合行銷手段,交互置入讓觀光效益產生加乘的效果。
4、 故事與文學行銷
泰安鄉客家人與原住民之間存在許多的故事或傳奇,都可整理出傳奇手冊,作為導覽與行銷之用。
5、 微電影行銷
電影對地方的行銷力量強化,而相對於片長約2 小時、投資較大的電影,地方可發展微電影,以溫泉及異族互動的故事,是泰安鄉的重要題材,也可發展出傳唱的歌謠。
6、 跨鄉策略聯盟行銷
行銷地方,當地方資源的獨步性不足時,可採取與周邊資源策略聯盟。
三、
計畫推動方案-駐地工作站
1、 辦理培訓課程,宣導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之理念,凝聚生活圈營造共識,培養人才。
2、 辦理客家文化生活環境參訪活動。
3、 推動及追蹤策略型建設案。
4、 輔導社區小型顧工購料營造客家生活環境之提案及執行。
5、 宣導客家詩創作與朗讀藝術。
6、 協助公所撰寫提案計畫書。
7、 其他顧問、諮詢、協調工作。
|
分年分期計畫規劃
|
一、
分期分區原則
1、 既有而活絡的客家聚落加強環境營造,例如豆腐街,邊之親善公園與客家故事館。
2、 具有客家文化領航功能之設施,例如客家故事館、客家劇場。
3、 純客家聚落優先,客家與原住民混居之聚落較後,例如榮安部落。
4、 伯公及三合院等之環境示範營造,雖與客家息息相關,因伯公祠較少,而三合院屬於私人產業,在中央政府相關補助計畫未完足前,列後期工程。
5、 駐地工作坊編列兩年。
二、
第一年期計畫:
1、 清安豆腐街清善公園客家文學館改善
2、 清安豆腐街清善公園客家文學公園整理
3、 文學劇場
4、 文學步道(現況改善、串連及設置文學解說設施及裝置藝術)
5、 戶外文學雅集座談空間
6、 清善國小眺望據點
7、 清安豆腐街與清善公園導覽動線指標系統
三、
第二年期計畫:
1、 清安村鷂婆山鞍部隘口
2、 小南角天然居通鷂婆山登山口步道
3、 鷂婆山登山步道
4、 鷂婆山腰客家劇場公園
5、 示範伯公群環境改善3 座
四、
第三年期計畫:
1、 珠湖聚落觀景平台改善(集貨場)/登山步道/山頂眺空間
2、 上司馬限聚落公有園地/派出所活化
3、 八卦力假日農市公園
4、 八卦村八卦力溪護魚步道與現有涼亭周邊
5、 示範伯公群環境改善3 座
6、 客家三合院與周邊示範營造10 座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