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體區域資源調查案
7.
鄉鎮
|
銅鑼鄉
|
補助年度
|
99年度第2次複審
|
計畫案名
|
苗栗縣銅鑼鄉客家聚落生活環境資源調查研究計畫
|
核定日期
|
99.10.29
|
結案日期
|
101.7.17
|
摘要
|
研究早期銅鑼鄉的人文與地理環境,可發現是一個山多平原少且人口不多的地方,卻培育出不少的才子,顯現出銅鑼鄉當時文風之鼎盛;1935年的關刀山大地震,當時約有300多人罹難,也震毀了許多公共設施,造成慘重的損失。
因此本計劃以建立文化資產、客家聚落與伙房之基礎資料及營造客家生活意象、串聯人文地景資源,並再未來三年提出分期發展構想提案,以落實銅鑼鄉客家聚落整體規劃與發展。
|
全區規劃構想
|
一、客庄生活空間活化
以資源調查及潛力分析的內容當中,將銅鑼鄉的客家生活空間區分出「客庄聚落與生活廊道」、「客家文史老街」、「客庄生活心體驗」三個方向,藉由環狀網絡系統的架構,連結鄉內的文史空間、客庄聚落、生活環境等潛力資源,並將傳統客家產業創新導入,以遊程的方式體驗新穎的客庄生活,藉以將當地客家文化重要資訊推展提升。
二、振興特有客家文化節慶
(一)天穿日(正月二十)
(二)誓師祈福銅鑼響。點亮媽婆文化祭
1、百年祭祀。媽婆回娘家(農曆二月期間)
2、銅鑼響起媽婆文化節(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婆生日)
|
全區規劃分項
|
一、客庄聚落與生活廊道
1、聚落風貌保存宣導計畫:客家砌石文化、客家夥房保存。
2、傳統客家夥房修繕與生活環境營造:
(1)以「村」為單位分區進行修繕計畫率先從客家傳統夥房所集中的竹森村及九湖村。
(2)示範點營造:藉由完整的多橫屋客家三合院「澗窩李家」作為傳統客家夥房示範營造點,由前至後依次是半月池、外埕、圍牆、內埕、正身、橫屋及化胎,內埕尚留有完整又少見的卵石鋪面,並以拋磚引玉方式帶動週邊夥房保存的意識。
(3)逢甲學堂:李家曾聘任丘逢甲的父親丘龍章擔任西席長達十年之久,任教期間在距李家夥房西北方百公尺處建館,為當時苗栗地區第一大館。民國24年中部地震倒塌,今拆除闢為農地,希望配合雇工購料進行記憶修復工程,後續可作為客家藝文會議空間邀請客家文史工作者到此演講。
3、客家生活廊道營造計畫:
(1)線性藝文空間營造:128線為進入竹森夥房聚落主要動線,示範點澗窩李家、傳統客家產業銅鑼窯業接坐落於此廊道,藉由與傳統產業配合,以客家意向內容最為藝文廊道的藝術發想,可運用陶板、紅磚等客家意象元素的置入,創造沿線客庄藝文空間。
(2)客家路徑意象空間規畫:竹森聚落通往九湖主要出入節點為九湖大橋十字路口處,順著玉泉路環繞整個九湖村,沿線有客家古道、夥房聚落、茶園景觀、杭菊產業座落其中,整體動線為圍繞銅鑼客家文化園區及銅鑼科學園區。此動線創造於早期客家先民於此拓墾,貨物通往的生活意象,提升空間客家文化之風貌。
二、客家文史老街:銅鑼老街(福興村)最早為銅羅庄最繁華之地,因中部大地震災情慘重幾乎宜為平地,災後鄉民大部分遷徙至銅鑼村(新街),傳統老街不只是鄉內文化核心,交通動線上為苗栗、公館、通霄、三義的通往交會點。透過此區域作為文史空間之營造,將當地客家文化重要資訊推展出去,成為歷史典故及客家產業延續之媒介。
1、銅鑼灣老街生活地圖
2、文史空間營造計畫
(1)入口門戶意象塑造:重點路口配置導覽解說及方向指示系統,主要有銅鑼路橋進入銅鑼市區的尖峰公路,東西向連接通往公館128線,以及中平大橋往銅鑼方向之三岔入口點。
(2)老街意象塑造:帶狀鋪面及沿街立面改善,可與商家民宅配合作創意的發想,結合老街內的傳統產業「打石店」做意向內容討論。
(3)銅鑼灣美學市集:地方居民提出展示空間的需求,利用老街沿線作為傳統產業轉型、產業加值的展售市集、拼布作品、銅鑼窯作品展示、客家手工豆腐、客家醃製品,定期舉辦展售活動,聚集居民有共同參與的空間活絡傳統老街內涵。
3、紀念公園營造計畫:為紀念抗日英勇烈士吳湯興,讓銅鑼土地所發生的故事有所延續及感念,由於吳湯興於天后宮誓師起義,一個時代的據點作為故事的開端,延續著老街至文林國中旁的湖鴨水圳空間,作為設置吳湯興紀念公園的據點。
4、客家生活記憶重生計畫
(1)永樂戲院記憶拼圖再造:擁有60年以上的永樂戲院,曾為銅鑼、西湖、三義等鄉鎮唯一娛樂來源,當時客家人在此欣賞過採茶大戲、電影及歌舞劇團表演,見證早期客家人的娛樂生活史,為鄉內一處值得保存的芳地。
(2)米的故事屋:榮興米店有著早期大型土礱間,足足有三層樓高,且保存良好,另有許多早期家生活用具。未來若能將百年米店內部開放整修,或結合永樂戲院內部空間,規劃為小型客家文物展覽空間,由百年米行的發跡起點作為客家生活故事的延續。
三、客庄生活心體驗
1、客庄山廊營造計畫:以Y字路線的老雞隆、新雞隆山區及雙峰山區作為規劃範圍,程路線起點由銅鑼火車站出發,再以客家生活故事做為整體規劃的亮點。
2、自行車租借據點營造計畫:於火車站閒置停車場作為自行車租借功能的規畫,與公家機關配合提供自行車之使用,以幾個重要大型據點—客家大院、桐花公園、客屬文化園區作為自行車回收據點,並配合據點設置接駁專車之接駁站。
3、客庄深度體驗計畫
(1)古法煉樟體驗營
(2)香茅文化體驗營
(3)有機有魚迴香深度之旅
(4)成立客家傳統產業轉型輔導班
4、休憩補給站駐點計畫:整體山廊的線性空間內,利用現有的設施及閒置空間加以修繕規畫,讓長途旅程中也能提供休憩補給功能的據點。
(1)環保公園修繕及環境營造:位於銅鑼工業區旁的環保公園是進入雙峰山區及老雞隆、新雞隆山區的門戶綠地,藉由休憩補給據點計畫的導入,也搭配自行車補氣設施及導覽指示系統。
(2)老雞隆庄的故事街:由銅鑼進入老雞隆庄入口前會經過美麗的砌石牆,由於節點指示及空間區位不明顯,引此不容易發現老雞隆庄路口,藉由節點柑仔店休憩補給據點營造,將入口先明化,延續整體街庄意象系統,打造豐富客家文化色彩故事街。
(3)桐花樂活公園客家美食區:公園內停車場範圍廣泛,納入休憩補給站駐點計畫後,於空間內規劃一處自行車回收據點,提供客家美食部門提供補給所需,也能一睹客家大院之壯觀,透過據點的設置提供更多的方向及交流。
四、駐點導覽人才培訓及導覽教材編列:藉由民間與機關團體的合作,進行地方文化導覽解說員培訓計畫,首先要針對地方的資源特色及整合系統做導覽教材的編列計畫,後續將規劃一系列培訓課程內容,包括解說導覽基本技巧、遊憩資源規劃與應用、遊客關鍵用語及遊客習性、景點探討、旅遊概況及利用當地客語及簡易英語的學習介紹該地區、實地參訪等課程,將內容朝向豐富多元化,如此,未來尚能提供遊客更優質的服務。
五、導覽解說及方向指示牌設置:銅鑼鄉的客家生活空間規劃分別為「客庄聚落與生活廊道」、「客家文史老街」、「客庄生活心體驗」三大系統,位將整體空間的客家文化資源整合,以利用網絡系統的架構德方式,連結鄉內的文史空間、客庄聚落、生活環境等潛力資源,以遊程為客庄生活體驗的導引。主要將在重要據點及出入口節點設置導覽地圖,並於各道路交叉路口設置方向指示牌,提升各項旅遊景點及資訊指示服務。
|
分年分期計畫規劃
|
一、第一年:
(一)主要計畫:誓師祈福銅鑼響。點亮媽婆文化祭
以推動地方特有文化節慶為優先,藉由結合客家歷史典故擴大舉辦媽婆節慶活動,天后宮媽婆文化節及五庄聯合百年祭祀活動共同協調,盛大舉辦,以銅鑼天后宮的時代背景做為活動據點,為緬懷並紀念吳湯興的忠烈精神,利用象徵性的「誓師起義」做為文化節慶活動開端,讓銅鑼鄉內的文化祭祀節慶更具深度之意義,打造銅鑼鄉內特有的文化節慶。
(二)配合計畫
1、客語深耕計畫(文化推廣計畫)
(1)客語生活化:客家話為客家人的第一語言,也是客家人的生活文化,除融入家庭生活之外,藉由學校的教育機制,建立客語日等活動,培養學生勇於客語交談,並利用定期趣味活動及競賽的舉辦,提升學生對於客語的學習興趣。
(2)客庄節慶系列創意競賽活動:學校配合配合鄉內特有文化節慶,共同辦理徵選活動,以典故作為題材,全程利用「客語對話」方式的行動劇、創意舞蹈、海報製作、詩詞撰寫等方式作為比賽項目,藉由活動舉辦達到寓教於樂及深耕客語傳承之效。
2、文化節慶創意商品研發計畫(文化推廣計畫)
依據銅鑼鄉內的文化活動及特有風俗節慶,依據文化及風俗節慶之內容涵意,做為創意商品研發的契機及發想。
3、客家傳統產業轉型輔導培育計畫(文化推廣計畫)
為鼓勵客家傳統產業的轉型及再升級,藉由轉行輔導班的成立,依課程內容及實際作業的成果,提升傳統產業未來之發展趨勢。
4、客家傳統特色產業開發行銷計畫(文化推廣計畫)
藉由輔導課程的醞釀,成為推展傳統產業創新發展的支點,從新探討經營策略,配合體驗活動的融入,並利用產業加值、形象包裝的行銷手法等,為傳統產業搭起一座新的橋樑,也能藉此鼓勵並帶動年輕人投入客家傳統產業的新歷程。
5、客家聚落風貌保存宣導計畫(文化推廣計畫)
為減緩客家傳統夥房汰換之速度,針對銅鑼鄉內各個社區定期舉辦說明會及座談會,藉由此方式讓居民了解自身土地的美好,客家夥房是先人的智慧,在保存的意識上也要共同延續自然美麗又樸實的客庄景觀。
6、客家傳統舊式伯公保存宣導計畫(文化推廣計畫)
傳統舊式伯公可以窺見早期客家先民的精神寄託及祭祀動機,為讓居民了解並保存傳統舊式伯公,針對議題訂定演說題目,並且於銅鑼鄉內各個社區定期舉辦說明會及座談會,結合社區將自身環境的伯公文史資源調查統整,讓居民更進一步認識客家人對於伯公的景仰內涵,藉此保存並延續傳統舊式伯公的精神意義。
7、客家聚落文史調查撰寫(研究調查計畫)
針對銅鑼鄉內傳統客家夥房之調查,除竹森、九湖兩村為客家夥房集中區域,九湖村未來有銅鑼客家文化園區之興建,竹森村有百年夥房澗窩李家,第一期先由九湖及竹森兩大示範村做為先驅,再將觸手伸及到其餘八村,結合社區進行十個村的文史調查及村史建構,更能幫助當地居民了解自身生活環境。
8、傳統舊式伯公保存及周邊環境營造計畫(規劃設計案)
配合傳統伯公文史調查計畫,利用三年分期計畫的時間,將編列出來的傳統舊式伯公資源進行環境營造,並藉由保存計畫來傳遞且延續傳統舊式伯公對於客家人的精神意義。
二、第二年:
(一)主要計畫:
1、客家傳統夥房修繕及環境營造計畫(規劃設計案):客家傳統夥房修繕初期範圍於竹森、九湖兩村,先將示範點澗窩李家著手進行,接著再以村為單位逐年進行修繕及周邊環境營造。為配合第一期宣導計畫的進行,因此將傳統夥房修繕及環境營造計畫編列於第二期施作項目,逐步進行客家聚落風貌營造及保存。
2、客庄遊學趣環境營造計畫:以體驗為遊程重點的學習之旅,Y字路線的老雞隆、新雞隆山區及雙峰山區作為規劃範圍,遊程路線起點從資訊交流傳播據點的銅鑼火車站出發,再以客家生活故事的重點區域做為整體規劃的亮點,且客家文化園區及桐花樂活公園、客家大院座落於兩大主要計畫區域內,因此藉由配合計畫的項目內容,共同進行第二期的施作。
(1)火車站自行車租借據點營造計畫(規劃設計案):銅鑼鄉內整體動線系統建構中,火車站為資訊聯絡傳播的重點交流平台,以此作為營造計畫據點,於火車站閒置停車場作為自行車租借功能的規劃,並與公所及公家機關配合提供自行車之使用;且於自行車租借系統的遊程路線中,以鄉內幾個重要大型據點─客家大院及桐花公園、客屬文化園區作為自行車回收據點,並配合據點設置接駁專車之接駁站,不僅讓動線達到汽機車、火車、自行車、步行系統的便捷性及完整性,也提供了更豐富多元的客庄瀏覽方式。
(2)環保公園修繕及環境營造(規劃設計案):曾經樟樹林裡誕生了志士吳湯興、雙峰草堂蘊含了許多的文人,位於銅鑼工業區旁的環保公園是進入雙峰山區及老雞隆、新雞隆山區的門戶綠地,因此藉由休憩補給駐點計畫的導入,環境修繕綠美化之外,也搭配自行車補氣設施及導覽指示系統,讓此門戶作為資訊導覽的傳播據點空間。
(3)老雞隆庄故事街(規劃設計案):藏在山裡的隱士─「老雞隆庄」,存在入口處的老雞隆庄內的柑仔店景物依舊,柑仔店的精神意義如同庄內的震災紀念碑、千年神樟般的存在,藉由入口開放及沿線意象塑造,讓路過的遊客在補給休憩之餘,也能駐足聆聽智慧長老的聲音。
(二)配合計畫
1、客家生活廊道營造計畫:
(1)線性藝文空間營造(規劃設計案):128線為進入竹森夥房聚落的主要動線,且示範點澗窩李家、傳統客家產業銅鑼窯業皆座落於此廊道,因此藉由與傳統產業之配合,以客家意象內容素材做為藝文廊道的藝術發想,創造出整體性的客庄藝文空間。
(2)客家路徑意象空間規劃(規劃設計案):竹森聚落通往九湖的主要出入節點為九湖大橋十字入口處,順著玉泉路(苗38)環繞整個九湖村,沿線上有客家古道路徑、夥房聚落、茶園景觀、杭菊產業座落其中,整體動線圍繞銅鑼特家文化園區及銅鑼科學園區。藉由此主要動線營造出早年客家先民於此拓墾,貨物通往的生活意象,提升整體空間客家文化之風貌。
(3)客庄山廊營造計畫(規劃設計案):客庄山廊的營造以Y字路線的老雞隆、新雞隆山區及雙峰山區作為規劃範圍,遊程路線起點從資訊交流傳播據點的銅鑼火車站出發,藉由山廊的客庄意象營造計畫將各個於客庄內的生活風采區域串連起來,在體驗的過程中享受銅鑼鄉內特有客家文化風貌。
2、傳統舊式伯公保存及周邊環境營造計畫(調查研究計畫):
配合傳統伯公文史調查計畫,利用三年分期計畫的時間進行第二期計畫施作,將編列出來的傳統舊式伯公資源進行環境營造,並藉由保存計畫來傳遞且延續傳統舊式伯公對於客家人的精神意義。
3、客家聚落文史調查撰寫計畫(調查研究計畫):
針對銅鑼鄉內聚落文史調查撰寫,第一期由九湖及竹森兩大示範村做為先驅,第二期進行另外四村的聚落持續進行,於第三期完成社區十個村的文史調查及村史建構,於此幫助當地居民了解自身生活環境。
4、傳統伯公文史調查計畫(調查研究計畫):
於銅鑼鄉內的傳統舊式伯公多集中於新雞隆一帶,現今環境當中,伯公的樣貌逐漸改建的較為新式。傳統舊式伯公可以窺見早期客家先民的精神寄託及祭祀動機,為此,藉由更深入的調查,將其他村內尚未發現的傳統舊式伯公挖掘出來,並建立文史資料,以利未來於客家傳統伯公的祭祀空間營造計畫上能順利推展。
5、客庄資源導覽教材編列計畫(文化推廣計畫):
藉由民間與機關團體的合作,進行地方文化導覽解說員培訓計畫,首先要針對地方的資源特色及整合系統做導覽教材的編列計畫以及印製作業,後續再進行一系列培訓課程內容的規劃,朝向豐富多元化,如此,未來尚能提供遊客更優質的服務。
6、導覽解說員培訓計畫(文化推廣計畫):
優美的景點若能搭配優質導覽解說員,就會有擦亮璞玉、畫龍點睛之功效。藉由解說引導讓遊客留下深刻印象,便能帶動地方的觀光發展,也能讓在地居民更了解自己的生活環境。
三、第三年:
(一)主要計畫:客庄文史老街營造計畫
分年分期的第三期程計畫主要針對銅鑼鄉的市區街市,藉由客庄文史老街營造計畫,將銅鑼鄉內新舊市區的客庄景點串連,營造出整體的銅鑼灣街區客庄生活面貌。
1、銅鑼灣街區生活地圖製作(規劃設計案):
銅鑼老街(福興村)早年為銅鑼庄最繁華之地,由於中部大地震災情慘重幾乎夷為平地,災後鄉民大部分遷移至銅鑼村(新街)。傳統老街不僅是銅鑼鄉內的文化核心,內部蘊含著重要的歷史訊息以及傳統客家產業文化,於交通動線上為苗栗、公館、通霄、三義通往的交會點,可以說是銅鑼的重要門戶。新舊街市的交錯,興起了另一波生活環境,透過此重點區域製做銅鑼灣街區生活地圖,藉以將當地客家文化重要資訊推展出去。
2、銅鑼老街文史空間營造(規劃設計案):
銅鑼傳統街區為苗栗、公館、通霄、三義通往的交會點為重要門戶,於出入口節點規劃特殊門戶意象,利用動線引導至文化街區核心。客家生活老街的意象塑造規劃,除帶狀鋪面及沿街立面的改善,可與商家民宅配合作創意的發想,並結合老街內的客家傳統產業-「打石店」做意象內容之討論,以符合懷舊風格的客家元素做為選擇,不僅提升老街內的環境氛圍,意象上的衝突也能達到降低通行車速之效果,也讓更多人認識這歷經年歲的老街市。
3、銅鑼灣美學市集(規劃設計案):
地方上的居民提出展示空間的需求,將作品展示的規劃內容納入整體客家傳統老街的空間營造內,利用老街沿線空間作為傳統產業轉型、產業加值的展售市集,定期舉辦展售活動,讓居民有個共同參與的空間,以活絡客家傳統老街之內涵。銅鑼天后宮旁的福興社區活動中心,目前作為堆放物品之使用,藉由閒置空間的修繕,善用活動中心的空間作為舉辦體驗活動及展示作品的場所,並且將成果分享展示,帶動整體客庄文化的提升。
4、客家烈士紀念公園營造計畫(規劃設計案):
銅鑼庄樟樹林裡的客家義士,曾經大家都知曉這段歷史,也了解烈士吳湯興為了保衛家園投筆從戎,勇敢善戰。當年的抗日三猛,北埔有姜紹祖成仁紀念碑、頭份有徐驤紀念公園,皆為感念英勇烈士的犧牲而設立。銅鑼土地所發生的故事亦當有所延續及感念,由於吳湯興於天后宮誓師起義,一個時代的據點做為故事的開端,延續著老街至文林國中旁的湖鴨潭水圳空間,以此做為設置吳湯興紀念公園的優秀據點,流水的帶狀系統串連了周邊的學區,秀才的文風作為學子的楷模,義士的肩膀做為承擔的範本。
5、米的故事屋營造計畫(規劃設計案):
榮興米店看似小小一間,木門的後頭藏著早期的大型土礱間,足足有三層樓高,保存的非常良好,隨著時代演進,幾乎很難見到傳統的土礱間。一道道的磚造穿牆搭配由豬舍改建而成的房間,裡面鋪陳著許多幾乎消逝的早期客家傳統文物。未來若能將百年米店內部整修開放,或結合永樂戲院內部空間,規劃為銅鑼鄉內小型的客家文物展覽空間,由百年米行的發跡起點作為客家生活故事的延續,藉由故事屋的傳遞讓更多人認識這豐富的客家鄉。
6、懷舊戲院外觀修繕及環境營造(規劃設計案):
永樂戲院已經擁有60年以上歷史,曾經為銅鑼、三義、西湖等鄉鎮的唯一娛樂來源,戲院的表演經常座無虛席,熱鬧不已。寶刀未老的永樂戲院見證早年客家人的一段娛樂生活史,老戲院成為銅鑼鄉內值得保存的一處芳地,目前管理人陳紹祿先生僅提供外部的外觀修繕營造,讓遊客於外頭拍照留念;內部由於尚作為其他營業使用,因此暫無修整更動的計畫。
(二)配合計畫:
1、客家聚落文史調查撰寫計畫(調查研究計畫):針對銅鑼鄉內聚落文史調查撰寫,第一期至第二期共進行六個村的文史調查,第三期延續完成社區十個村的文史調查及村史建構,於此幫助當地居民了解自身生活環境。
2、傳統舊式伯公保存及周邊環境營造計畫(規劃設計案):配合傳統伯公文史調查計畫,利用三年分期計畫的時間,將編列出來的傳統舊式伯公資源進行環境營造,並藉由保存計畫來傳遞且延續傳統舊式伯公對於客家人的精神意義。
3、導覽解說及方向指示牌設置(規劃設計案):為了讓初次來到銅鑼客家庄的遊客更快掌握遊程方向及服務設施,也使在地居民更了解鄉內重要客家文化資源,依據分年分期整體客庄營造計畫內容,在重要據點及主要出入口節點設置導覽地圖,並於各個道路的交叉路口設置方向指示牌,沿線各景點設置導覽解說牌,提升各項旅遊景點以及資訊等指示服務。
|
資料來源:銅鑼鄉公所
留言
張貼留言